驰援武汉的“临医人”刘勰:领煎饼归来,品尝家乡特产思念故乡

去年春节,我和许多医务人员一样奔赴武汉,投身抗击疫情的战斗。离开家乡已有一年,回来的时候我背着口罩,手里捧着煎饼。领煎饼归来,品尝家乡特产,思念故乡的滋味愈发浓烈。在这片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工作了一年,我深深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亲情,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平安与健康。

3月10日上午,武汉街头气温达16℃,护士刘勰在乘车前往工作地点的途中,看着道边的樱花树开了,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想等疫情结束后,一定要带妈妈来武汉看看自己奋斗过的地方。驰援武汉的“临医人”刘勰:领煎饼归来,品尝家乡特产思念故乡

紧急驰援武汉

业务上的精兵强将

作为山东省临沂市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临沂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管护师刘勰在2月19日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向医院报名请战。她现在所在的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目前收治的患者以危、重症,及合并基础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为主,属于病情复杂且护理要求极高的医院之一。

自2月20日深夜抵达武汉后,刘勰根据工作需要,在进行了严格紧张的培训后,就投入到紧张的一线工作中。她日常不仅要对病人进行基础护理,打水、送饭,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喂饭、梳头、清理皮肤,为大小便失禁的患者更换尿不湿,进行繁琐的护理工作。用她的话说,要像伺候老人那样护理患者。“患者想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患者想不到的我们也为他们着想,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意义。”

心理护理

用心陪伴病人康复

穿上一次性隔离衣,戴上口罩、护目镜、鞋套、手套,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就是近距离接触新冠肺炎患者。除打针、输液进行日常护理外,还为患者采血及采集咽拭子,这是风险系数最高的工作流程之一。“虽然平时我们这些工作都做地非常熟练,但比如像采血,因为穿着防护服,戴着两层手套,抽血时就比较困难。有些患者的血管不好找,我们怕弄疼他(她),所以就必须非常小心,一次成功。”

在刘勰负责的病人中,还有一位精神病患者。她说,她和小伙伴们十八般武艺都使出来了,与患者聊天,关心他们的需求,进行心理护理。“他们没有亲人在这里,我们就是他的亲人,是第一位的陪伴。”护理不仅需要耐心,也需要用心。有些老年人气味大,需要经常更换尿不湿,她护理时生怕把他们的皮肤压破,总是小心翼翼。尤其是一些体重胖的患者,刘勰常常要和队员合作完成,整个流程下来,汗水浸透了厚厚的防护服,戴口罩累得气喘吁吁。

在接触的患者中,一位57岁的阿姨让刘勰记忆深刻。正在隔离治疗的阿姨,丈夫在此期间去世,家里87岁的老母亲、十几岁的孩子都不知道如何生活。长时间的伤心、焦虑让该患者一直失眠,每天靠服药才能勉强睡两三个小时。细心的刘勰知道后,就勉励她:“现在你的身体是最重要的,你要赶紧好起来,才是对家人最大的支持。你要相信我,先不要考虑其他的,试着放空自己,我会陪着你、帮助你。第二天,当刘勰再次见到这个患者的时候,她连忙握着她的手说:“真的太谢谢你了!我用了你说的方法,睡得特别好,这是我这么多天以来,睡得最长的一次!晚上九点多就睡着了,中间醒来一次,又睡了两三个小时,特别踏实,谢谢你。”还有什么比一个踏实的睡眠更让人觉得幸福的了?是信任。

“蹦”着去领煎饼

吃到家乡特产“不”想家

在武汉,让刘勰最激动不过的就是能吃到家乡的煎饼!当时几乎是“蹦着”领煎饼的她说,“吃着煎饼卷蒜薹就咸菜,特别香!大家都说这比山珍海味都要美味。”吃着家乡特产,感觉家就在身旁,心里很踏实。刘勰说,每次收到来自“娘家”临沂市人民医院邮寄来的快递,总会迎来别人特别羡慕的眼神。“医院什么都为我们想到了,每次准备的东西都特别齐全,三·八节那天,还送来了巧克力和康乃馨,使我感到特别温暖。”

不仅护理工作表现突出,在生活中,刘勰也是个有心人。有次在更衣间,她看到地上的鞋子虽然摆放的非常整齐,但占地面积有点大,找起来不方便。于是,她灵机一动,利用工作间隙,用纸箱给战友们做出一个能摆放数十双鞋子的简易鞋架,不仅节省了空间,而且提高了大家的工作效率,深受小伙伴们一致好评。连其他科室的人看到后,都不禁夸赞,他们的内务是做得最好的。刘勰听后心里美美的,她说,我们出来工作,不仅代表着自己,也代表了山东人、临医人的形象,一定要从各个方面展现我们的形象。

长时间的工作大家有时会身心疲惫,但是来自武汉人民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行动就让刘勰的内心温暖无比。很多病人都对他们竖起大拇指,说:“你们千里迢迢来武汉帮助我们,太辛苦了,为你们点赞。”当病房中,其他患者都为他们竖起大拇指,夸赞他们专业强的时候,刘勰感到很不好意思。“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但这些患者都特别感恩。”

母亲的鼓励是前行的动力

满脸勒痕是她最美的勋章

来武汉这么多天,刘勰一直没敢跟母亲视频。刚来的那几天,她的眼睛突然得了麦粒肿,懂事的刘勰怕妈妈看到红肿的眼睛会担心,所以一直不敢跟她视频。“医院马上为我咨询眼科的专家,第一时间送来了眼药水,我康复得特别快。后来入舱后我又担心妈妈看到我摘下护目镜、脱下防护服后,那满脸的勒痕会心疼。”

“‘孩子是娘的心头肉’,我知道您每时每刻无不在挂念着我。您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总是能第一时间觉察出孩子感情的变化,给我无微不至的爱;您又是一位刚强的人,在抗击‘非典’时,您毫不犹豫的报了名,成为应急梯队的一员。正是您的这些品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才使得我有勇气在医院发出驰援武汉的号召时踊跃报名。”在武汉的时候,刘勰利用休息时间给母亲写了这样一份家书。她说,自己虽然是平凡的普通人,但在父母的眼中,自己永远是最棒的。“我的女儿是最棒的!”临行前,母亲的这句话鼓励着她,是她前行的动力。

母女情深,当年“非典”期间,正在考大学的刘勰看到作为医护人员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报名抗击“非典”,为了向妈妈看齐,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放弃自己的爱好,填报的所有专业都选择了学医。时隔17年,刘勰如愿以偿,披挂上阵,接过母亲的接力棒,踏上了战疫一线,临行前,母女相拥鼓励感动了很多人。

提起孩子,母亲徐思芳在采访中说,没想到当年含泪相送的场面,在送别女儿出征武汉的时候情景再现,只是两人互换了位置。“孩子这些年很少离开我们这么长时间,尽管有很多不舍,但她能靠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做点贡献,全家人都非常支持,我为有这样的女儿而感到骄傲!”提起女儿,徐思芳难掩激动的泪水。从女儿踏上征程的那刻起,她的心也跟着去了武汉,牵肠挂肚的思念,无时无刻不惦念女儿的安危。想给女儿打电话,又怕影响孩子的工作和休息,只能忍着每次守在电话旁,每天关注新闻,了解最新动态。而春暖花开的日子,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及他们的队友都能平平安安,早日凯旋回家,和亲人团聚。这就是一个母亲的普通心愿,或许也代表了许许多多母亲的心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见习记者 姜曼 通讯员 杨学岭 王小彤 孙婧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