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八君子是哪八位,东林八君子指的都是哪些人

相信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都有听说过东林党,其作为晚明时期最知名的清流文官集团,是对抗以魏忠贤为首的官宦集团的主要势力,东林党自诩清高,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在拯救国家与百姓,他们誓要扳倒魏忠贤。殊不知所谓清流只是自我认可而已,东林党虽然不像宦官集团那样疯狂敛财,但也是采取温水煮青蛙的形式在不断地压榨着民脂民膏,甚至所采取的一些手段比宦官还要可恨。而想要了解东林党,我们就需要了解他们的创始人,也就是被称为东林八君子的初代首领。那么东林八君子指的都是哪些人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东林八君子是哪八位的详细解答。

要想客观评价东林党,就必须先了解清楚他们,最好先从八位创始人开始。作为初代东林党人首领,他们与中后期的继任者有极大的区别。

东林党的创始人一共八位,分别是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刘元珍、安希范、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即“东林八君子”。这个顺序我是按照影响力与贡献度综合排名的,差不多也是他们在东林党当中的地位与作用。

初代东林党人的地域属性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东林党代表的不是江南士大夫阶层,而是大明的士大夫阶层,是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当然了东林党人并不代表所有的士大夫,因为从万历中期开始官僚系统就已经派系林立了,他们只是其中一股势力。

之所以很多人,包括一部分历史学家会认为东林党代表的是江南(或者东南)士大夫阶层,主要是因为初代东林党人首领均来自江苏。而且除了钱一本、薛敷教来自江苏常州,其他六人均来自江苏无锡——即东林书院大本营所在。换言之,在万历三十二年正式成立东林党的时候,大部分人来自江苏,地域性十分明显。

但是要提醒大家一下,东林党打出名声之后,就吸引到了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加入他们。比如福州府福清叶向高,陕西临潼人李三才,北直隶真定府高邑人赵南星,北直隶保定高阳人孙承宗,浙江余姚人黄尊素(黄宗羲之父)等等,很多都不是江苏、江南或者东南地区的人。

故而我坚持按照特征理念与派系斗争站位划分东林党所代表的全国性的利益集团,而非简单局限在地域性质上。

东林八君子都是党争落败者

很多人被营销号的宣传给洗脑,一直认为东林党人一开始就很强势,但真实的历史恰恰相反。

顾宪成在万历十五年的时候上疏申辩因为言辞激烈而被万历皇帝贬官,后又因介入国本之争为万历皇帝所厌恶,最终导致其万历二十二年被革职,之后不再复出。

顾宪成的弟弟顾允成在万历十四年的时候因维护海瑞名声言辞激烈而被罢官,万历二十一年因介入国本之争、弹劾楚党张位等原因而被革职,之后也不再复出。

高攀龙在万历二十一年因弹劾提出三王并封的内阁首辅王锡爵而被贬,一直到天启元年才复出。

刘元珍在万历三十三年“京察案”中反对浙党沈一贯而被设计报复贬官,泰昌元年才复出。

安希范在万历二十一年上疏《纠辅臣明正邪》反对王锡爵而被贬官之后回乡,也一直没有复出。

钱一本更早,在万历十一年就因为弹劾张居正闭塞言路而被革职,之后一直也没有复出。

薛敷教万历二十一年万历上疏申冤而被贬,之后也是一直没有复出。

唯一比较例外的是叶茂才,万历四十年才辞官,但辞官的原因还是因为东林党被排挤。

东林八君子除了叶茂才都是在万历三十二年东林党正式成立之前或者相近的时期退出政坛的,基本都是万历年间的党争落败者。所以恰恰是因为他们都失败了,所以才聚集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办学,演变成一个组织。

初代东林党人的其他显著特征

从东林八君子万历年间的经历来看,他们大多数都有大明特有的“言官”,直言敢谏,喜欢抨击他们认为的朝政不合理之处;他们多数也有不怕死的精神,不畏强权;此外他们多数人对于敌对官吏,基本是有错必弹、无错不弹。这些特征加上反对加税的理念,基本定格整个东林党的格调。

也正是这样一股理念将他们聚集起来,成为明末组织性、统一性、思想性最强势的一个派系,这些特征是划分他们的重要依据。

不过很显然,作为失败者的初代东林党首领们,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或者继任者)身上了。

东林八君子结局各不相同

初代东林党首领的结局也是比较有规律的,多数是在魏忠贤彻底掌权之前过世的,比如顾宪成万历四十年自然死亡享年62岁,顾允成万历三十五年病逝享年54岁,安希范天启元年病逝享年58岁,刘元珍天启二年病逝享年51岁,钱一本万历四十五年过世享年71岁,薛敷教万历三十八年过世享年56岁。余下两位例外,叶茂才崇祯二年病逝享年72岁,高攀龙天启六年死亡享年64岁。

他们的结局大多较好,多数属于自然死亡的类型。唯一例外的是高攀龙,天启六年因阉党崔呈秀诬告贪污而投水自尽。

显而易见,高攀龙是八人中最惨的。原因大家很容易理解,因为他活到了党争问题你死我活的时期,积极参与朝政,所以刚好被魏忠贤的阉党清算了。但是活到魏忠贤主政的天启四年到天启七年不止高攀龙一个人,还有叶茂才,他是怎么全身而退的呢?

原来叶茂才在万历四十年辞官之后,到了天启元年还被天启帝下诏启用过,不过他拒绝上任了。天启四年再次启用,叶茂才拖到天启五年才上任,但任职三个月之后,便称病辞官了。不难看出叶茂才在万历四十年的时候,就早已厌倦了权力斗争。叶茂才低调、不恋权、不参与党争、没有威胁,是他笑到最后的根本原因。

叶茂才的品行还算可以,曾成功营救过故友高攀龙的儿子,使其免于一死。在所有东林党人被残酷镇压,面临死亡威胁的局势下,叶茂才作为一名资深的东林党领袖,能从魏忠贤的手上捞到人,还真是一件讽刺的事情。

东林八君子最后的赢家,竟然是排名第八,一直很低调的叶茂才。

« 上一篇
下一篇 »